深化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拓展铌科技创新生态圈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年会暨研发项目报告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30
来源:铌产品业务部
  |

         2025年4月10日,由中信金属和巴西矿冶公司举办的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技术年会暨研发项目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国权,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唐祖君,巴西矿冶公司总裁里卡多·利马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王国栋院士、毛新平院士、刘日平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焦树强、中信金属集团总经理、中信金属股份董事长吴献文,中信金属股份总经理王猛等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信金属股份首席科学家郭爱民主持。同时来自国内外钢铁及汽车、能源、机械和建筑等上下游企业、学会协会及科研院所的220余位专家学者现场参加了会议,另有1000余人线上参会。

        王国权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信金属与国内外伙伴合作,在含铌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中信集团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深化与各方合作,共同书写铌科学技术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交流铌科学技术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促进中国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国内先进材料技术发展注入新动能。为鼓励在铌领域的研究,会议期间还举行了2024年度中信铌钢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由吴献文宣布了获奖名单,6篇论文作者分获一、二、三等奖。

         铌(化学符号Nb)是一种稀有金属,属于稀缺战略性资源。在现代工业中,铌被广泛应用于钢铁、超导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材料。中信金属在30多年前通过与全球最大的铌产品生产商——巴西矿冶公司(CBMM)合作,成为其在国内的独家分销商,并将铌科学技术引入了中国。中信金属通过“技术带动销售”的模式,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构建高素质研发团队,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先进材料的重大需求,以“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铌在中国钢铁等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截止到2024年,中国含铌钢年产量从已由1990年的不足几万吨,发展到1亿吨以上,占我国年产粗钢总量的10%以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发展,为我国钢铁及其下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中信金属围绕非钢产业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铌技术为核心拓展创新生态圈。2024年中信金属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共同设立的“先进铌基电池材料联合实验室”,着力推进铌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未来,中信金属将围绕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双碳”战略目标,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纳米晶等领域,聚焦含铌新材料开展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